作品文章

2021/01/07
能源危機
作者:蘇亭安
武陵高中 一年級
近幾年,環境保育、能源危機的議題活躍於各大報紙版面、新聞報導等。目前被廣泛用於交通工具,工業生產的燃料-石油,自十九世紀以來,被人類大量開採,專家預估石油將在四十年後消耗殆盡。許多商家配合政策及趨勢,推出了各式節能或是以其他再生能源作為燃料的產品,實現永續經營的精神。
  自工業革命後,人們大量開採煤、石油、天然氣等化石燃料,作為動力來源,但是這類能源的形成,皆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地質作用,無法負荷現今的使用速度,報導指出現今煤的蘊藏量可提供使用石油二百年,石油及天然氣的儲量皆不足人們使用超過七十年。化石能源的耗盡指日可待,唯有盡早發展穩定的替代能源,脫離對有限資源的依賴,才能維持地球的生命。
  至今雖然開發出許多生質能源,如巴西為因應石油危機,栽種大量甘蔗及樹薯,利用其成分製成能源替代品,但是相較石油的直接開採,生質能源需要更多的處理程序,需要更高的成本,所以尚未普及。為了促進再生能源的發展,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關政策,如德國政府已宣布將於十五年後停止生產以石油為能源的汽車;聯合國為抑制全球暖化,推行了許多公約要求會員國改變能源使用方式;台灣也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,以潔淨能源發展為原則,去年正式運轉的「海洋離岸風場」正是從規劃邁向「實踐」的代表。
  化石能源並非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。在耗盡地球資源前,我們不能只有提出想法,而是要身行力踐,「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」。人們不能僅是紙上談兵,而是要落實公約及政策,為地球的永續經營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