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品文章
作品文章
2021/09/25
同性生兒育女
臺灣是亞洲第一個開放同性婚姻的國家,民主決策的背後,也有不少人擔心「同性伴侶越多,是不是新生兒會越少」,畢竟就目前技術而言,同性伴侶只能以領養來共同撫養孩子,我不禁思考:會不會未來的技術可以透過結合、修改染色體,並在類似子宮的環境、代理孕母的子宮或者其中一方的子宮成長呢?
也許十年、五十年、一百年後便會有這些先進的技術,同性伴侶可以誕下雙方愛的結晶,也不會被冠上「少子化」的罪魁禍首這種莫須有罪名,畢竟很多同性伴侶是願意有孩子的,只是現今的他們無法做到。那時的技術,將可以結合雙方基因,並修改或避免不恰當、錯誤的染色體組合,並且有類似於子宮的環境讓男同性伴侶的胎兒成長,或者通過代理孕母的法案;而女同性伴侶則在一方子宮內成長。
然而,這背後的隱憂也不少。首先,現在孤兒院、安置機構的孩子仍多,若同性伴侶也可生兒育女,是不是這些孤兒、被安置者也會增加?其次,可以修改基因,是否異性戀伴侶也可以這樣做,最終變出許多「完美小孩」?又或者假設有相關限制,但有不法的地下行業存在?更別提心懷歹念可能意圖改造出殺人機器。
最後,若男性同性伴侶打算生下孩子,必定得先有相關胎兒成長環境的技術。代理孕母涉及人道、倫理道德問題,若通過這個法案,不是適當的選擇,乃是下下計;男性體內有子宮,恐怕不是幾十、幾百年可以有的演化;類似於子宮的環境,是看似最可行的方法,然而也不得不擔心,是否有心人士可以透過這樣的技術,產生一支私人軍隊,或者複製人。
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,科技往往有利有弊,雖然不少同性伴侶會希望誕下後代,但就目前科技發展而言,似乎不是近在咫尺的事情,這些可能會發展的技術,也有一定的弊處,因為捉摸不透的人心,也許發明後,還必需嚴格審核、監督。
「同性伴侶導致少子化」是個錯誤的想法、更多的異性戀伴侶不願有孩子,也希望未來可以有先進的技術讓他們留下愛的結晶,並做到完善的照顧。我冀望的未來世界,是美好的,是每個人不論性向,都有生兒育女的機會。
老師的話
張旅或從上週的生育科技延伸想像,從現今同性伴侶想要產下後代的需求,思考未來能否做到:從女性伴侶可能結合雙方基因的染色體組合,到男性伴侶通過代理孕母的法案去執行去尋找可能,都符合如今的研究方向;同時也思考進行的同時,對待收養的孤兒、修改基因的科技被利用、代理孕母的人道問題都有所考量,可說利弊都說明得足夠全面完整;在這同時亦不忘點出「同性伴侶導致少子化」的錯誤歸因,不僅讓伴侶可以自由選擇婚戀之餘,亦能自由選擇是否育養,使平權與自由都能更進一步,想像與現實都能兼顧論述,寫得很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