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品文章
- 高中部作品
- 精選文章
作品文章
2024/12/19
生命是尋回自我
德國哲學家馬克思:「人類創造環境,環境也同樣造就人類。」其實人類文明進展讓環境空間推移,時代向前進步,然而多樣化的社會前景亦同樣地塑造人的價值觀,我們在如今這般社會價值的領導下,還留有多少生而為人的自我真實,抑或是隨時代巨輪變遷前行,拋卻曾有個真實的自己?生命應尋回自我,自我方為生命真諦。
日商英籍作家石黑一雄《長日將近》描述生命應是獨特的重要性,其文中管家正是面對社會變革,卻不願反思自身所存所有,反而將自己綑勒在職位所攜來的地位狂熱,對生活麻木,即使最終日落人散,時代洪流捲襲他時,仍執迷不悟,唸叨著往昔舊日輝煌富麗而高尚,溺沉在渦流中不願面對實際自我而離去。生命絕不應被華裳金綢蒙蔽,麻木於一時富貴而亂了自己。唯有把握自身獨立獨特性,方能是尋回自我之始;認清自身與眾不同處,才會為重獲本真之起。
法國諾貝爾獎得主卡繆《異鄉人》更是傳達信念:「人生在世,絕不應逢場作戲。」道出生命應堅守的底線——本真。文中主角因未在其母親的葬禮上哭泣,不符社會所期望,而其後種種事端最終讓他爆發,殺人後鋃鐺入獄,最終被社會殘酷宣判死刑,但是他直至刑場,直至死前,都不曾放棄的是他對自我價值的體認,他不屈服,至死不渝只為自我本真的堅持。主角始終如一而不會隨社會異常的價值走偏,他的靈魂精神是貞潔的,而貞潔的精神便是生命尋回自我真諦之中。所有人都可以換一個場所,變一副面向,但是堅毅剛直絕不妥協的地線所存方是生命真正應追尋的,這是生命的尊嚴,更是「本我」的真諦,褪去所有依然捍衛的自我,這才是生命要尋回的。
德國前總理梅克爾:「選擇做一件事,因為那是對的,而非是容易的。」道阻且長,溯洄真實自我並非一蹴可幾,但是生命之重正於此,唯有看見自我獨特,確立自我價值,終能迎見靈魂純潔,真正沉澱一切雜質的自我,本我從此起,本真亦由此現,生命便尋回自我,成就生命價值的真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