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品文章
- 國中部作品
- 112年國中學生作品
作品文章
2023/02/13
「正義」的定義
常聽到社會上有許多人討論著,到底該不該廢死?一開始,我認為這有什麼好吵的,那些壞人全都活該,判死也是他們應得的,後來翻閱了許多論證資料,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。
人人口中所謂的「一命償一命」,都認為既然犯人殺了人,那麼就把他殺掉,不就完事?然而,當法官判他死罪時,他的罪是否嚴重到足以處死?又或是情有可原?甚至,他是否真是兇手?如同支持死刑的民眾無條件地相信國家的政府及司法,認為法官不會錯的,國家不會錯的,既然不會錯,那為何會有冤案?國家誤殺了人民,是否法官也需被判死刑?將法官與犯人處以死刑的惡性循環,將會導致國家司法的退化以及降低人民對於司法的信任,因而造成的冤案豈是道歉、賠償即能補償?例如江國慶的冤死案,我們換不回他的生命,兇手也至今沒有付出代價,這樣的死刑是正義,還是謀殺?
一個殺人犯的誕生,導致了人民的恐懼,在二○一○年至二○一五年間,連續不斷的隨機殺人案造成了社會上巨大的恐慌。但死刑的存在,是否真會對殺人者產生威懾力?關於這點,雙方所堅持的想法也無法有明確的證據,但是以客觀的角度去看,會發現台灣在頻繁處刑的那幾年,正是隨機殺人案不斷冒出的時期,鄭捷和曾文欽都曾表達:他們是因「想死」卻又不敢或無法自殺,才選擇隨機殺人讓國家來處死他,「死刑」的存在反而促成了動機。
想必有人會問:支持廢死的話,倘若犯人獲得釋放,又繼續殺人該怎麼辦?這個問題關係到了監獄是否具備「輔導」與「自省」的功能,促使改進犯人的心理狀態,進而回歸正常生活;或者強化假釋制度,設定真正的「無期徒刑」,確保沒有再犯可能。
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,我認為應該廢除死刑,雖不能殺死「完美」死刑犯,但是能避免掉更多的悲劇,也會促成整個社會的進步。這個議題與每個人都有關,都值得思索,除非,你希望生活在一個雞犬不寧的社會中,每天提心吊膽,害怕下一個受害者就是自己,又或是被所謂「正義」的法官給自己判了一個洗也不洗清的冤案。
老師的話
宥潔能依提示結構和反證法提出你支持廢除死刑的看法,以「程序是否正當」、「死刑未必具威懾力,反而可能成為動機與刺激」、「犯罪成因包含社會因素」作為論點,點出死刑的問題,再於第三段後半點出「監獄應具有教化與輔導」,最後總結死刑可能製造問題,理應廢除,都能提出論據,反證與解釋支持死刑的論點,修過之後也更加通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