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文章

2024/12/17
想要與需要
作者:王崇羽
桃園國中九年級
  及時行樂,人生之快樂也;知足節儉,人生之保障也,如莎士比亞所云:「節儉是窮人的財富,富人的智慧。」使用金錢的方式,今昔相比,差距甚遠,現代人多數以毫不在意是否需要,只在意當下揮霍無度的快感。
  需要是什麼?是供自己娛樂的舒壓品?還是一時衝動而買下的無用之物?需要,應為日常生活所需,不應為了面子,而購買昂貴而不實用的物品。東方人在意禮節,欠錢便十分愧疚,因此,即使信用卡十分方便,東方人依舊取用有節,有借有還。西方人則在意當下的感受許多人因此成了「卡奴」,破壞信用,或許如巴菲特所說:「如果你在小事上缺乏紀律,在大事上也會。」東、西方的價值觀,直接影響了人們看待想要與需要的想法。
  憶起童稚時,會因想要卻無法得到而大發雷霆,會因同儕影響而扭曲價值觀,心之所嚮,因一再考慮是否需要,購買以後,是否對生活品質有正面的提高。「心安茅屋穩,性定菜根香。」追隨品牌,只因人心的愛慕虛榮,心態轉變,不僅能使生活品質提高,更能省下不少無意義的支出。
  想要的東西,未來再得也不遲;需要的東西,為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幫助。理性面對慾望,知足的人總感覺已經夠了,貪婪的人卻總感覺心有不足,知足之人更加快活,貪婪之人想要更多。「需要」,易滿足;想要,卻壑難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