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文章

2024/12/10
死刑有廢
作者:龐媛勻
中興國中八年級
  有人說死刑是安定人心的靜心藥,把罪犯殺死後,可能近期不會有恐怖份子在身邊的錯覺,走在路上,覺得聖光庇佑,認為黑暗中的惡靈,看到犯罪的下場後,會瑟瑟發抖不敢出來作亂吧?但那些只是可能。
  如果死刑可以震懾到那些「準備行動的犯人」的話,那全世界的犯人或許只有一個?罪犯殺人後,人們都在指責罪犯,前面殺了人的前輩現在已經下去了,你不知道殺了人的後果嗎?怎麼可能不知道。大家都知道闖紅燈的後果吧?看到別人闖紅燈,不巧被警察抓到時,你可能會笑一下,和身邊的人說:好倒楣啊那個人。但換作是自己被抓到時,心境又不一樣了:盡可能的討好警察, 希望對方放了自己一馬,闖了紅燈的懲罰,每個開車的人都知道,被罰錢的價格也知道。但在路上,有多少人不在意的闖了過去?發覺自己闖紅燈後,第一件事就是左看看右看看,看看警察有沒有在旁邊,如果沒有的話,就趕快拍拍屁股走人,心裡偷偷鬆一口氣,感嘆運氣真好。罰錢真的有用嗎?有用的話,現在應該沒有闖紅燈的了吧?
  所以罰錢和死刑有威嚇作用嗎?當然還是有的,但不多。有人會說,闖紅燈可能是不小心的,但殺人怎麼可能是不小心的?那就暴露社會和教育的成敗了。家庭的因素、校園的因素、社會因素……不管哪一個,一定都會有促使他殺人的原因。是他們內心不堅強嗎?那位殺死自己小孩的單親媽媽,自己獨力撫育,還有那少得可憐的扶養費,一天比一天少,並不是她不堅強,而是撐不下去了。同樣的一句話,換作是你,你走得下去嗎?
  所以我認為,犯罪人數決定於教育成功或失敗,以及社會安全網是否足夠嚴密。如果是人性本惡的話,正當的教育應當讓惡轉善;如果是人性本善的話,應該保持,身邊的人若有一個是善,那就該散發出善去感化他。真正的正義,是在他要墜入深淵時拉他一把,使他及時得到救助;亦或者是在他成為惡役後,一點點的將他拉回正軌。 若帶著不明不白的思想死去,這還叫正義嗎?
  死刑並不能成為靜心藥,真正的靜心藥是教育,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小孩最後成為犯人,所以成功的教育才是明智之舉。

 
老師的話
媛勻依提示結構和反證法提出你支持廢除死刑的看法,以「死刑未必有嚇阻力」與「犯罪是社會責任」作為論點,語句幽默而不失嚴謹,這些見解都將反證法用得很好,論述清楚。雖然教育是根本之道,但罪惡發生時,廢除死刑該如何處理?畢竟這才是全篇的主題。建議收尾可以說明用終生監禁取代死刑,如何讓受害者家屬的生活能回歸正軌等等配套,取代死刑萬能的迷思,並呼應開頭解釋怎樣才是正義,會表達得更全面。